2)第104章 一流大谋士_三国之汉室再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庶名分和继承权,两家都是世家,同时提出联姻之事,确实需要慎重考量。

  但只要先过了刘虞这一关,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先看看卢植的意思,再与甄家商量,从眼下的名望和地位来讲,甄家稍次应该也能接受。

  这事还要再和甄尧商议,暂时放下,又说道:“孩儿在冀州之时,曾听过一位贤士,王刺史两次征辟不就,甚为惋惜,父亲若能亲自派人去请,或许会慕名而来。”

  刘虞吃了一惊,问道:“此人为谁?”

  刘和言道:“此人名叫沮授,广平人氏,少有大志,举茂才,曾历二县令,颇有政绩,王刺史说此人长于谋略,足以担当别驾之职,父亲若能征辟此人,将来治理幽州,便可省力许多。”

  “能得王刺史如此器重,必有大才!”刘虞抚须略作沉吟,点头道:“好,我立刻写信派人去请此人。”

  刘和心中大喜,他之前就向田丰等人打听过沮授,但他们都不认识,一直以此为憾。

  后人评价三国有四大战略家,分别是荀彧、诸葛亮、鲁肃和沮授,他们与郭嘉、田丰这种战场战术参谋者不同,其长于政治眼光和战略规划。

  沮授为袁绍制定的战略也是极高明的,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士,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长安,号令天下。

  如果袁绍有曹操的杀伐果断,统一河北之后马上就能横扫中原,匡扶汉室了,只可惜败在优柔寡断,不会用人之上,占尽地利,却败在了人和。

  在刘和心目中,沮授算得上是一流大谋士,谋略水平绝不逊于荀彧、郭嘉、诸葛亮等人。

  荀彧是个全才,战略、战术、内政都擅长,诸葛亮长于战略和内政,而郭嘉、荀攸更侧重于战阵之间的军事谋略。

  从沮授对袁绍的谋划来看,无论是战略还是军略都比较全面,足以荀彧、诸葛亮一比。

  只可惜一代盖世奇才沮授,因为侍奉了一位愚蠢的主公,不仅没能尽展平生抱负,还落得被杀的下场,实在令人惋惜。

  由此可见关羽说过的“择主之臣,得遇明主”是何等重要。

  如今以自己的威望可能还不足以让沮授前来,希望刘虞能招募到沮授,让这个战略家今后能够大放异彩,也算是成人之美。

  晚上的家宴,刘和趁着吃饭的时机,请把刘平留在涿县,他与诸葛瑾年纪相仿,让他二人结伴一起学习,若有机会,还可随时到卢植家中请教。

  刘虞正有让刘平拜师之意,选卢植当然是再好不过,便欣然答应。

  王氏对步氏说道:“待和儿成亲,我们便是一家人了,卢公一定会悉心教导平儿的。”

  步氏也欣慰而笑,刘和虽然没有直接向刘虞说明从商之事,但能留在涿县就有机会,而且是在卢植门下,她也十分放心。

  刘虞对刘和言道:“不过昨日督亢亭之事,卢公对你也有误会,你要先去向卢公道歉,说明情况。”

  刘和无奈一笑:“我与卢公初次相见,便有如此误会,只恐他……”

  “无妨!”刘虞瞟了一眼桌上的酒壶,笑道:“卢公好酒,且能饮酒一石,常以此为傲,若用此酒,定不会超过一斗!”

  刘和连连点头,会心一笑:“孩儿明白了。”

  这个时代的一石,相当于后世的三十多斤,虽然听起来酒量很大,但酒的度数也就和啤酒相当,放到后世的烧烤摊、酒吧和KTV中,能喝这么多的人不在少数。

  但四五十度的白酒可就没人敢这么喝了!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