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章人满为患_我在历史中长生不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村里宗族。

  王家村的大部分青壮,都跟着跑船收粮运粮,出门长了见识,赚的又比种地多。

  如今六爷回村,不再是人嫌狗厌的收尸人,而是众人追捧的六老爷。

  李平安问道:“规矩您都教了吧?”

  收尸人不懂规矩犯了忌讳,将尸骸扔到殓尸房走了,当真炸了尸、出了魂,李平安也得倒霉。

  六爷说道:“连带一应家伙事儿,都给了二柱,定不会出现疏漏。”

  “俺一定做好。”

  王二柱连连点头,背井离乡初入城,说话还带着浓重的口音。

  李平安笑道:“以后我就叫你柱子叔,收一具尸体给七文钱。”

  “谢谢,谢谢。”

  柱子叔听到多了两文钱,也不觉得尸臭难闻了,只想着赶紧满京城溜达着背尸。

  六爷深深的看了李平安一眼,没有出言提醒。

  这两文钱不止是给自己面子,还是在试探王二柱,若是消息传到其他殓官耳中,价格立马就降回去了。

  六爷不知道,李平安还有第三层意思。

  多收一具尸骸,多涨一天寿元!

  “六爷慢走,以后常来。”

  李平安望着六爷的背影,不禁感叹,当真是穷文富武啊!

  富武。

  不仅是有钱才能练武,还是练武就能有钱。

  王青山半年时间赚的银子,六爷背十辈子尸也赚不来,一朝从平民百姓跻身有产阶级。

  “咱学不来,老老实实苟着吧!”

  转身回到殓尸房。

  很快。

  又传出朗朗读书声。

  “人之受生,含和阴阳……凡养神法,心如婴儿,内自安静……”

  ……

  时光如水,日月如梭。

  李平安每天读书、练功、摸尸、埋葬,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过了春秋两季。

  建武三十八年的冬天比去年更冷。

  方才入冬不久,京城就连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雪。

  三四尺厚的大雪,压塌了不少房屋,无家可归的百姓冻死在街头巷尾。

  家中仅剩的孤儿寡女,守着父母的尸骸嚎啕痛哭,令闻者心酸,令听者落泪。

  也有不少全家都冻死了,青黑尸骸抱成一团,倒是省的亲人悲恸。

  城中野狗再不缺吃食,将尸骸从雪里扒拉出来拖走,用舌头舔化了就能大快朵颐。

  衙门很快救灾,绝不能影响陛下的寿诞。

  收尸人得了死命令,三天内将尸骸清理干净,否则处以救灾不力之罪。

  再也顾不得阴门规矩,直接将尸骸扔上板车,正着反着,堆着叠着,一起拉去殓尸房。

  这场雪灾具体冻死砸死多少人,朝廷不清楚,或许灾后会统计民册,或许在奏折上报个虚数。

  譬如冻死超百人,死几千人也是超百人!

  陛下七十圣诞将近,莫要因为受灾人数,影响了心情。

  皇帝心情好了,当官的就心情好,促进朝堂和谐,也算是佐国之谋。

  清晨。

  李平安穿上皂衣,外边又套了件羊皮裘,还未来得及做饭,就听到有人咚咚咚敲门。

  开门见到柱子叔,努力掌握着板车不侧翻。

  板车上拉的尸骸太多,用麻绳拴着,就像成捆成捆的野草。

  李平安无奈道:“我这儿装不下了!”

  殓尸房内已经站满了尸骸,人挤人,尸挨尸,每一具都冻的青紫,脸上带着诡异的笑容。

  前世今生见的死人不算少了,然而几百具尸体盯着你笑,让李平安都感到心底发寒。

  “暂且堆院里。”

  柱子叔扛着具大人尸骸,夹着具孩童尸骸,一瘸一拐的来到院子里,从边上开始竖着摆放。

  李平安无奈帮忙搬尸,练武一年,力道大涨,扛着五六个人抱成的尸团都不觉得累。

  有老有少,有大有小,应该是冻死前抱着互相取暖。

  卸完了板车,柱子叔提醒说:“衙门发了公告,必须停尸三天,可不能图省事儿去埋。”

  “规矩我懂。”

  李平安看着人满为患的殓尸房,不自禁的抹了抹城隍庙请的驱邪符,握了握祖传的桃木剑。

  “后世会怎么记载这场雪灾?”

  大抵只有寥寥几字,譬如“是岁大雪,民多冻死”,或者“逢大雪,人畜冻死,坑谷皆满”,又或者“大雪数尺,冻死者无算”。

  多、满、无算……

  轻描淡写几个字,背后是累累尸骨。

  “史书没有温度,唯有生活在这个时代,亲眼看到这场雪灾,才能确切感受到那彻骨的冰冷!”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