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章不求上进_我在历史中长生不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平安只需在船上镇场子,悠闲轻松,一年少说五六百两。而且有南边的靠山,将来户籍能改为良民,子孙都能参加科考。”

  诱惑不可谓不大,且不说赚多少银子,只要能惠及子孙就让无数人拼命。

  李平安仍然摇头:“祖业不可丢。”

  镇场子的活更不能干,跑船遇上水匪是常事,到时候就得出手厮杀,一回两回安全度过,时间久了哪能不湿鞋。

  莫说几百两银子,纵使是坐龙椅、富甲天下,但凡有危险,李平安也会连夜溜之大吉。

  与长生比起来,富贵于我如浮云!

  王青山眼中闪过不喜,本以为礼贤下士主动邀请,李平安会感激涕零的拜入麾下,未曾想接连受挫。

  旁边侍候的汉子说到:“山爷,这两件事不冲突,安爷完全可以一肩挑,忙时跑船,闲暇了就在殓尸房。”

  “说的不错。”

  王青山压下心中羞恼,又问道:“平安以为如何?”

  李平安将茶杯放下,摸了摸袖口带的两根雷管,心中有了底气。

  “多谢青山哥厚爱,只是咱志不在此,何况朝廷禁止胥吏经商,一经发现轻则流放。”

  胥吏实权在握,再参与经商、帮会等事,很容易成为坐地虎。

  譬如李平安等殓官,仗着收尸的权力开丧葬铺子,仗着权力很容易就垄断出殡下葬等业务。

  哪个敢去别家买棺材纸钱,就让他家的亲属缺胳膊少腿,缺心少肺不得全尸。

  这样权力加金钱,连衙门官员都受其挟制。

  所以朝廷对胥吏有诸多限制,如不得经商,不得入帮,不得科考等等,就是为了防止胥吏做大,作奸犯科败坏吏治。

  王青山听到朝廷二字,面色稍霁。

  胥吏算是半个官,受朝廷庇护,声音又变得温和。

  “李兄弟窝在殓尸房,凭白浪费了这一身本事,再考虑考虑。”

  “青山哥莫要再劝了。”

  李平安时刻谨记,无论修行武道、制造枪械还是胫骨宝物,只是用来保命,绝不能好勇斗狠。

  王青山神色阴翳,自从经商发达之后,成了永兴坊数得上的人物,邻里无不恭敬追捧,今天连番遭人拒绝,有些挂不住脸面。

  “那便算了。”

  说罢直接起身离开,附近几个听戏的汉子,跟上去护卫左右。

  出了戏院,侍候的汉子低声说道:“山爷,要不要找人出手,断了这厮一条腿?”

  王青山摆摆手,到底是交情深厚的发小,即使有些不识抬举,也不能下狠手教训,传出去会坏了坊间名声。

  “可惜了,还打算拉他一把,没曾想这般不求上进!”

  此时戏院里。

  李平安仍坐在桌前,听着新编的戏目,正演到砸水缸的高潮情节。

  表演状元郎的小生,站在一人高的水缸边沿,摇摇晃晃的焦急转圈,看似要掉入水缸,实则脚步稳健。

  “这杂技就值回票价!”

  李平安从袖口摸出几分钱,屈指一弹落在戏台上。

  一壶茶续了五六回水,喝得都没味儿了,方才溜溜达达回到殓尸房。

  自此之后。

  在读书练功、勾栏听曲之外,李平安又多了个新爱好,时不时去富春班听戏。

  听着戏,喝着盖碗茶,和退休老干部只差一个鸟笼子。

  这日子很是清闲、惬意!

  ……

  建武四十年转眼就过去。

  世道没甚变化,该升官的还在升官,该发财的还在发财,该受苦的还在受苦。

  年前李平安去崔氏书铺买书,发现门头换了牌匾。

  状元楼。

  崔掌柜借着状元郎、东宫侍读的招牌,生意兴隆十倍百倍,兼并了旁边几家铺面,一跃成了上等规模的大书铺。

  寻常人这么做,说不得被骂狗仗人势。

  崔掌柜将新收来的书铺,半数改成读书楼,里面摆放桌椅板凳,免费让人进来读书,还供应茶水。

  赊给穷书生笔墨纸砚,抄书赚钱糊口。

  这般善举,让状元楼名声日益响亮!

  那几个被占了店铺的东家,尤其是原来的状元楼,可不敢站出来抱怨,否则就是不识大体、不顾大局……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