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三章 许显纯_司礼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儿卖女这种事,良臣看不到。一路的观感让良臣越发肯定,万历年间乃是中国封建社会最繁荣、最鼎盛的时期。无论是生产生活,还是商业经济,这个帝国都是那么的让人惊叹向往。

  这还仅仅是北直隶河间府的一个小县城,其它地方又是如何呢。

  良臣暗骂了句前世的那些历史专家们,万历年可不是什么里里外外透着帝国的幕气,而是朝气蓬勃的一个大时代!

  只可惜,大厦将倾。

  这段盛世,被刻意隐藏在历史长河之中。

  有的人,就是不愿意汉人知道,属于他们的朝代有多么的辉煌。

  ……

  车马行在县城的北头,占地很大,俨然就是一个缩小版的汽车站。

  在行会之中,车马行也是大行,比起粪行,无论是收入还是规模,还是分布,都要大的许多。

  行会,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不管是做什么,想要立足经营下去,首先就得加入行会,否则,很难经营下去。

  肃宁县的车马行是河间府王家的产业,这王家据说有人在朝中当官,所以地方上很是给面子,整个河间府的车马行都叫王家垄断了,利润很是可观。

  良臣到车马行后,得知一刻钟后就会发去往京城的大车。他松了口气,幸好来得及,要不然就得等到明天了。

  县里每天要发两班去京城的大车,一班是早上卯时,一班是午时。下午是不发车的,因为若是下午发车,那晚上是没办法赶到下一处车马行歇脚点。要是停在了荒郊野岭,虽说没有拦路的强人,但谁也不敢保证不会出什么事。野兽这东西,可是防不胜防的。出了事,没法救治。

  和前世一样,良臣也是买票上车。不过这票不是纸质的,而是一根木筹子,上面刻了编号。

  卖票的人问良臣要买几等车,这把良臣问住了:还分软卧铺,一等舱、二等舱?

  仔细一问,良臣不禁乐了,感情这交通业上下五千年都是遵从一个服务理念。

  原来,车马行每次发车,一共发六辆。其中三辆是没有车棚的马车,上面能坐12人。两辆是有车棚的马车,能坐8人。余下那辆也是有棚的,不过只能载4人,原因是这辆马车里能睡人。

  没有车棚,刮风下雨那就避无可避,票价当然低。有车棚的和能睡觉的票价肯定也不同。

  人分贫穷富贵,车分三六九等。

  车马行想的还是周到的,客人有富有穷,有能吃苦,有不能吃苦的。所以针对不同的客人,设计了不同的车型,这也是挣钱有道。

  当然,你家要是有钱,大可以自己雇一辆马车,这个车马行也是提供的。要是官家人或有官家给的凭证,还可以去官府办的驿站坐免费的车。

  出行的途径有很多,就看你是哪种人了。

  魏良臣想着去京城得十天左右时间,这一路相当漫长,所以要是能在车上睡觉,那肯定舒服无比。可囊中羞涩,有这想法也不敢落实。

  良臣只能安慰自己,前路有无限富贵等着自己,眼面前的困难,咬咬牙也就过去了。再说,现在是热天,不冷,路上真是刮风下雨的话,反而凉快。

  这么想着,良臣痛快的花钱买票。

  递给卖票的人两颗银豆子,找回4枚小平钱后,良臣拿着木筹子就去上车。

  大车上已经坐了一车人,良臣数了下,共有9人,看起来自己是第十人。另外几辆马车上也都有客人,良臣没去看。

  把包袱从背上解下放到脚底后,良臣就在那耐心等着发车。

  陆陆续续又有客人过来上车,车马行的人也忙着给马匹喂料。各辆车上的客人也开始自来熟的相互聊起来,就和良臣前世坐车一样,都是那种熟悉的味道。

  发车时间到了,良臣见车马行的人都来了,想着马上就要发车。自己坐的这辆大车上只有11人,少一个人就意味着大家能多一点活动空间,还是不错的。

  然而没这好事,这边车夫刚上来,那边就有一个青年人急匆匆的跑了过来。

  青年人一到车旁,就把木筹子递给了车夫,然后爬上马车,见众人都在看着他,不由一拱拳,略含歉意道:“叫各位久等了,惭愧,在下许显纯。”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