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五章 对京都的攻击作战_司礼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确保此制度,就势力注定“中央”和“地方”的军事力量有很大的悬殊对比。

  平田增宗交待幕府有一支常备军,即旗本5200余人、御家人19300余人,合计22600余人,加上他们的陪臣,号称“旗本八万骑“。但战时主要依靠征发各藩的军役,动员的总兵力可达八万人。

  也就是德川秀忠倾巢而出要和皇军会战,其能动员的嫡系中央军也就是八万人左右,其余兵力就要看隶属幕府各藩出兵规模了。

  保守估计,如果日本各地大名都响应德川秀忠率兵来助战,皇军面对的日军总兵力就会接近20万人,这个兵力规模是皇军的四到五倍。

  第一方案便是建立在魏公公所言的“伐日如伐树,先削其枝叶,再砍其主干”这一战略指导原则之上的。

  萨摩藩就是皇军砍下的第一刀,也是日本幕府的第一根枝叶。

  占领萨摩之后,九州之地便可为皇军根据之地,天主教倒幕军和各地潜在的亲明份子将踊跃以迎皇军,会战之战略意图必能达到。

  只要皇军能够节节胜利,在宣传和收买上取得成效,可以肯定幕府控制下的各藩肯定会对“勤幕”产生动摇。

  为此,魏公公曾乐观的表示一切顺利的话,三个月就可灭亡日本。

  第二个作战方案直扑江户,则是充分发挥皇军海军之优势,在其要害登陆,擒贼先擒王,通过对江户幕府政权的直接打击、攻占迫使日本陷入“无政府”状态。

  为此,魏公公已经准备多达十数个皇协军的编制,随时可以批发给日本各地的实力派。

  前提是他们愿意共襄“尊皇讨奸”,建立皇道乐土的大业之中。

  但无论第一还是第二作战方案,都有个不稳定因素,那就是海上实力仅次于皇军联合舰队的“甲必丹”李旦的态度。

  李旦实际控制日本对外贸易,并拥有日本实质上的“水师”力量,其和德川家族关系紧密,因此他的态度会直接影响皇军登陆日本本土的作战计划。

  宣使团胡广对李旦的工作进展并不顺利,据此魏公公已经做好最坏之打算,那就是如果无法避免,那联合舰队就必须以最强硬的手段对李旦及其为首的日本海上力量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没有了李旦的船队,日本便是完全向大明皇军脱光衣服的姑娘。

  只是,若事情真到那一步,对日作战便不是奇袭,而是堂而皇之的进攻了。幕府一旦提前做好战争准备,对皇军的登陆作战和后续展开也是极大的不利。

  所以,魏公公将和李旦再次接洽的任务交给了葛三郎,希望葛三郎能对李旦做最后一次动员,政治上、军事上、贸易上都可以给予对方优待,甚至可以将日本某一区域永久交予李旦。

  代号为“梅行动”。

  诸将正在讨论两个方案到底哪个更有利时,魏公公却站了起来表示他支持第三个方案。

  所谓第三个方案也就是葛三郎先前提出的直接登陆京都,挟天皇以令诸侯的方案。

  进攻京都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一下切断日本南北,使北方之幕府和南方之强藩无法呼应,有利于收买及宣传。

  在讨论了直接攻打京都的可行性后,联合舰队方面表示完全可以做到。

  近卫师团方面则表示需要更多的燧发火铳及药子,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再从本土增调一到两个联队,以确保攻占京都后近卫师团能够抵御南北两方面有可能的同时攻击。

  魏公公同意,让蒋西凤着手增兵事项,并向诸将表示日本还有一支伏兵存在。

  这支伏兵就是早前随宣使团一起秘密回日本的家臣力量。

  “那么,就请诸君回去准备吧!”

  会议之后,魏公公对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施德政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能不能把舰队的战船涂成黑色。

  这个要求不难做到,虽然有些不解,但施德政保证将如公公所愿,联合舰队数日之后将变成一支黑船舰队。

  随后魏公公让老九给他弄一柄大烟斗,因为他觉得如果没有大烟斗的话,他的逼格就会无形的少了一些。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