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四章 大明宫_庶子夺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过后来大明宫停工了,方才作罢,此番若是重修,他们必定还会自愿捐贡的。”

  李恪口中的捐贡自然就是来自于东南盐行和漕运了,凡修建宫室所用之材,除了就地取于关中的,其他的大多取自荆扬二地,有了东南盐行和漕运的支持,不管是银钱方面还是物材转运方面都会为朝廷省下许多人力财力。

  李恪和杨后正在说着,将作大匠阎立本、工部尚书阎立德已经奉诏到了百福宫。

  当今天下,如果说有精于土木工匠之政的,只怕莫过于阎家兄弟了,阎家兄弟出身名门,自其祖父阎庆时祖孙三代便就都是朝中重臣,其父阎毗更是曾奉隋炀帝之命疏通漕运,营建临朔宫,极善工艺之道,也算是家学渊源了。

  阎家传到了阎立德、阎立本手中,更是将此道大显,阎家兄弟不止是当世有数的丹青大家,更是先后出任将作监要职,掌将作监二十载,不止是宫殿楼宇,就连李渊的献陵和李世民的昭陵都是他们兄弟负责营建的,论技艺之精,天下少有能及者。

  与此同时他们和大唐皇室亦是姻亲,李恪的四弟魏王李泰便是娶了阎立德之女阎婉,也是皇亲国戚。

  不过现在阎家兄弟被李恪传召,却是吊着一颗心的,将作监给杨后修葺百福宫的事情他们是知道的,至于修成了什么样子他们也很清楚,在他们看来,李恪突然在百福宫中召见他们,多半是看了百福宫的模样后动了怒了。

  魏王李泰是他们阎家的女婿,而李恪又一向和李泰不和,阎家兄弟自然也担心李恪因此对他们不满,拿此事迁罪于他们。

  不过显然他们是多想了,李恪这点容人之量还是有的,对于阎家之才李恪同样看重,正欲重用。

  “两位阎卿不必担忧,朕此番传你们入宫非是为了问修葺百福宫之责,修葺百福宫本就不是一两月之功,朕不会不通情理,因此见怪的。”待阎家兄弟见礼后,李恪看着两人稍显紧张的神色,对两人宽慰道。

  两人闻言,稍稍松了口气,对李恪问道:“那不知陛下传我等来此是为何事?”

  李恪道:“太极宫地势低洼,阴湿过重,而母后畏湿,长此下去恐怕不是办法,两位可有什么建议?”

  阎立本闻言,当先回道:“不如就请太后居于翠微宫如何?翠微宫乃先皇去岁下旨营建,以为避暑之用,太后去住了正好。翠微宫一应石材木料俱已齐备,只要陛下一声令下便可择期动工,最快岁末年初便可完工。”

  李恪心中已经有了计较,他问阎立本不过是寻个由头而已,自然不会赞许翠微宫之说,李恪道:“翠微宫在青华山下,尚在长安城南近四十里,相距太极宫更远,若是母后居于翠微宫,日后朕如何每日问安,实在是不妥。”

  阎立德是心思灵巧之人,他看着李恪的模样,显然是早有计较的,于是对李恪问道:“那不知陛下对新宫选址有什么要求?”

  李恪不假思索地回道:“母后新宫之址最好是在城北,地势高些的地方,如此既得干爽,朕时去问安也方便。”

  长安城北,相距太极宫最近的高地便是龙首原了,而在龙首原上正有一处停了工的大明宫,李恪所言只怕就差说出“大明宫”这个名字了,阎立德怎会不知。

  阎立德闻音知雅,懂事地对李恪回问道:“那不知陛下以为大明宫如何,大明宫乃是先皇为高祖皇帝所建,就在龙首原之上,毗邻太极宫。”

  阎立德之言入耳,李恪的脸上露出了笑意,李恪道:“阎尚书所言甚善,就依阎尚书所言,续建大明宫,正好也可调翠微宫的木材石料用于大明宫。”

  听着李恪的话,阎立德顿了片刻,对李恪道:“续建大明宫倒是无碍,只是大明宫的规划远远大于翠微宫,超其数倍,只怕为翠微宫准备的东西远不足应付。”

  李恪摆了摆手道:“这个无妨,你只管营建之事便是,这些东西朕会跟少府和户部商妥。”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