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八十七章 转道余杭_御极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日离开扬州,去金陵。”

  侯光远和宗二大敢惊讶,两人不敢相信皇帝能咽下这口气?

  他们面面相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宗二双眉外展,疑问道:“高敬德呢?还抓他吗?”

  朱由校叹息了一声,“随他去吧,朕不能因为他而耽误了大事,一帮迂腐之人不过是隔靴搔痒,无关紧要,还是办咱们要紧的事。”

  他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气,悲叹道:“可惜了那个侍卫,朕对不起他呀!”

  两人低垂沉默不语,似在为他默哀。

  宗二一夜未归,他趁夜带人去了扬州府衙,简单的将事情交代给知府,并告知不要再声张了,尽量将此事压低,如果将此事捅了出去,他的这个知府别说丢了乌纱帽,就是他三族也别想再活过今年。

  扬州知府战战兢兢,跪在地上脑袋都快磕破了,保证此事不会发酵,谁问都说没有这回事。

  宗二满意的点点头,将被市民打死的侍卫带到城外好生的安葬。

  扬州知府送走宗二,是又惊又怕,堂堂东厂提督怎么回来扬州?真是想破了脑袋都想不明白,听说皇帝许久不上朝,莫非派人到江南秘密办什么事?

  他的脑袋都大了,摇头叹息的自我安慰,还是不知道的好,皇帝的私事知道了就不是什么好事,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吧!

  …………………………………………

  朱由校也一夜未睡,他在床上翻来覆去,心里想着两件事,一件是今天发生的东林书院的事,“程朱理学”根深蒂固,一时还难以改变,看来不能强制改变,否则还会发生今天这样的事,只有大力扶持“科学”,让科学真正在深入民间,给人们带来实惠才能从根本上动摇“程朱理学”,当人们的认知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就会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境地,当有一天大明的船队能在世界大洋上航行,人们自然就会改变世界观,从而认识到“天圆地方”是一个欺骗人们数千年的谎言,科学就会逐渐的打开人们的求知欲。

  还有一件事,那就是江南查税从何处为突破口,如何去查?

  江南是朝廷重赋之地,涉及盐政、赋税、海关税等大税,这些加起来足以占据大明八成以上的财政收入了,从何入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

  金陵是江南总督所在地,也是重镇,商业云集,富商大贾较多,去那里恐怕查不出什么,只有暗访才能知道其中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袁应泰任职二年多来没有多少建树,估计就是摸不清内在原因,受阻较大,别看他总督江南六省,士族力量足以让他寸步难行。

  朱由校深思熟虑后,认为金陵暂时不能去,他曾特意嘱咐袁应泰整顿盐政,可惜两年成效不大,但这两年海关税却是惊人的成长,俨然成了朝廷第一大税源,摸清海贸成效更显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